《世界公益慈善论坛友好宣言》
2017-11-30 02:18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清华大学联合发起并主办的世界公益慈善论坛第二届论坛在北京举办,共同致力于推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各界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就反贫困、环境保护、青年发展、社会价值投资等重大议题进行广泛讨论和交流,分享经验、开展对话和畅谈未来,促进协同合作,为此我们达成以下共识:
回顾联合国宪章,我们铭记不遗余力发展各国、各种友好关系,促进普遍和平,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并应得到广泛尊重和会商机制。
面对世界复杂现实,我们承认我们生活的世界在变革和发展中充斥着贫富分化、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及恐怖主义的共同挑战,也充满创新、合作和希望。
展望未来与发展,我们期待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友好世界。
借鉴历史发展经验,我们认为民间社会组织是各国民众参与公共事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重要力量,民间社会组织通过民间交流、民生项目成为全球关注和链接全球力量及跨界合作的重要纽带,是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倡议和共商共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基于此,我们:
1.持续举办世界公益慈善论坛,秉持致力于全球范围内公益慈善与社会服务的经验分享、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政策倡导和实践推动,共同关注、倡导、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倡议和南南合作框架下的民心沟通、民生项目和民间友好。
2.特别关注反贫困、青年发展、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生态环保等领域,积极运用社会价值投资、互联网、社会工作等新兴方式或专业方式推进社会服务,促进中国力量、华人华侨和国际民间社会对话与交流,展现中国意愿、智慧和方案并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
3.呼吁中外企业界建立民间社会组织对话机制,发挥产业力量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和变革,鼓励董事长承诺和负责的企业社会责任运行机制,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专任团队、工作、工作经费和信息公开。
4. 设立顾问和伙伴机制,面向全球邀请学界、商界、政界和社会组织等重要代表性人士,组成多元化、跨地域等世界公益慈善论坛顾问和伙伴。
5.发起成立“人类共同命运体:公益慈善与社会服务协同合作网络”,网络依托世界公益慈善论坛,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鼓励网络成员间平等协商、提供共同研究支持、政策支持、案例经验支持,促进机构间交流和联合行动,开展跨领域、综合立体式协同合作,结合热点议题及领域分设组别、专业推进论坛达成共识后的后续跟进和落实,建立相应评估机制。
6.搭建联合国及政府沟通机制,发挥信息分享、行业交流、合作互补、资源对接和政策倡导等功能,建立议题及热点问题的中国及各国政府、联合国等有效的政策谏言渠道。
7.推荐民间社会组织彼此之间链接、对话和伙伴帮扶机制,促进网络内中国国内社会组织之间、国际社会组织之间及其与发展中国家社会组织间的交流,提升协同合作的意愿与效率,开展相应支持计划或项目。
8.筹备成立学术委员会,加强公益慈善与社会服务依托社会工作的学科基础开展整合型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推动公益慈善与社会服务事业相关议题探讨,为人才培养提供师资和案例基础,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课题研究。
9.大力培养人才、开展能力建设,构建公益慈善与社会服务领域的中外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的人才梯队和人才培养机制与能力建设机制,创新社会服务发展。
10.鼓励社会创新实验和研究,依托各国学术及研究机构,把国际前沿研究经验纳入实验,综合考虑评估政策、经济成本、社会效益、社会阻力、利益攸关方,完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径。